请输入关键字
近视手术大牛周跃华:离开体制比想象的更好!
2019.08.22

  文章转自《看医界》

  “加入茗视光眼科的这一年,我做了很多以前做不到的事情,这和我离开体制的初衷基本是一致,甚至比我预想的更好。”

  去年,原北京同仁医院眼科视光中心主任周跃华教授从体制辞职,在业内引发不小的震动。作为国内屈光手术量NO1.的眼科专家,周跃华在春风得意时主动褪去“同仁医院”的光环,投身创业大军。如今距离他离开体制已经一年,这一年里,他的工作有哪些变化?建立国内最好的屈光手术中心的愿望是否离实现更近一步了呢?

  近日,《看医界》专访了知名眼科专家、周跃华近视医生集团创始人、北京茗视光眼科首席专家周跃华教授。


  变化:从单打独斗到团队作战

  就医体验的提升,是周跃华加入茗视光后的最大体会,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理念的不同。周跃华坦言,“以前找你看病的患者是冲着同仁医院的品牌来的,而现在患者找的是医生本人,寻求的是更好的就医体验”。

  回忆起在同仁医院工作的日子,周跃华依旧很感慨:当时自己的手术排到半年以后,尽管医院已经为他安排了比其他医生多一倍的手术时间,但排长队的现状却毫无变化,这让他深感无奈:“看着患者从医院三楼排到一楼又排回来,我有心改变却又无能为力”。

  所幸这一切在茗视光得到了改善。周跃华告诉《看医界》:加入茗视光之后,他的手术效率明显提高,患者的手术等待时间也显著缩小。因为新团队的“团队作战”模式很好的改变了“供需不足”的现状,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得以服务更多患者。

  “在公立医院,我只有一个助手,几乎所有的步骤都要自己亲力亲为,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,现在很多常规和简单的步骤都可以由助手解决,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。”

  周跃华介绍,团队作战的模式改变了公立医院医生单打独斗的现状,不仅在手术排期上有了自由空间,同时也把专家的价值发挥到极致——术前筛查、沟通,术后复查的简单问题都可以让团队来解决,自己则可以专注于手术和疑难问题的解决。

  据悉,茗视光每星期为周跃华安排了3个手术日,寒暑假等高峰期会增加到4天。据周跃华粗略估计,今年暑期,他的手术量比在公立医院时增加了四倍,最多的时候一天的手术量将近100台。虽然数量增加了,质量却没有下降——“即便手术做到晚上12点,我们也有足够完备的团队和后勤保障,患者的体验不会降低”。

  每年暑假都是屈光手术的高峰期,为了消化巨大的患者量,茗视光采用了分时段预约的就诊模式,避免了大排长龙的情况,此外,茗视光还根据患者需求安排部分夜间手术,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满足患者需求和茗视光完备的后勤保障上。


发展:专科做强or资本扩张?


 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,近年来民营医疗机构大量涌现,其中眼科作为市场化比较成熟的专科,发展更是势如破竹。但是,如何在患者中做出口碑是多数民营医院普遍面临的问题。对此,周跃华也有自己的看法。

  在周跃华看来,提高社会认可度是民营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:“不要让老百姓一提到民营医院就觉得是想赚钱,应该做更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”。以眼科为例,周跃华建议民营眼科医院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地区学生眼健康档案:定期随访,建立大数据,通过不同手段的干预提供防控近视的有效措施。“这些工作是公立医院没有精力做的,对民营医院来说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树立形象的机会。”

  周跃华坦言,虽然现在民营医院发展势头很猛,但不可否认的是,不同医院水平的差距非常大,造成这个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:

  第一是高水平医生的缺乏。周跃华认为,高水平医生可以引领整个团队发展,如果民营医院有了高水平医生,不见得会比公立医院差,甚至更好,反之势必会落后。

  第二点是民营医院的发展目标,这一点决定了医院最终能走多远。周跃华介绍,“在医院的发展方面,茗视光不是强调以盈利为目的,所以我们只和医生合作,不和资本合作,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具备引领行业地位的医疗机构,但是很多民营医院走的却是另一条路——资本扩张。”

  这两种模式哪一种能走的更远还有待时间考证,但周跃华认为,比起盲目扩大市场,民营医院更应该把专业做好,否则不会长久,因为随着市场的发展,总有一天良币会淘汰劣币。

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给患者带来精准、个性化的服务,茗视光引进一系列先进的仪器用于检查和治疗,这其中很多都是“国内第一台”,仅是术前筛查的设备就有几十种。周跃华介绍,通过详细的筛查,茗视光会给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手术方案,让他们做最适合的手术,而不是最贵的。

除了新技术,茗视光还将学术发展作为重点,尤其在人才培养方面毫不吝惜资源。周跃华介绍,茗视光很多年轻医生都是博士学历,他会手把手带他们出门诊,教他们做手术,让年轻医生更快成长。“在今年的全国角膜大会上,我们所有的年轻医生都有发言,而且得到了很好的评价,陶冶医生的论文还被评选为大会优秀论文。”


提醒:医生不能被资本绑架!


  早在离开体制之前,周跃华就尝试过“多点执业”,如今完全脱离体制的他,对于医生自由执业的态度却颇为谨慎。在他看来,是否适合投入市场的怀抱,要考虑的因素很多。

  周跃华认为,现阶段,以眼科、口腔科为代表,可以在本专业内解决全部问题的学科比较适合自由执业,但是以肿瘤科为代表的一些大型专科则需要谨慎考虑。因为这些专科的发展需要其他科室的辅助,除非有强大的资源来支持所有相关科室的发展,否则想做好很困难。“现阶段民营医疗的发展还是有专科壁垒的,不能看到政策开放就一拥而上”,周跃华提醒道。

  站在医生的角度,周跃华认为不是所有医生都适合自由执业:“首先你要想好,去掉大医院的光环,你的水平能否支持专业的发展?你有没有患者流量?”

  周跃华认为:技术成熟的专家更适合自由执业,他们在技术上有自己的要求,可以在民营医院的广阔天地实现更多理念。但是对于年轻医生,离开体制前一定要考虑个人发展的问题——“除非你的团队也像茗视光一样拥有严格的培养体系,不然还不如留在体制内,至少体制内的患者数量多,锻炼机会也多。”

  最后,周跃华特别叮嘱:不管你是小医生还是大专家,千万不要被资本绑架,变成资本的奴隶。“不要认为民营医院聘用你就是为了带来更多病源,赚更多钱,我们的社会价值不仅仅是把患者治好,还要引领专业前进的方向,培养更多的年轻力量,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极具专业、精准、个性化的医疗服务。”